ID: 21137795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之《梁甫行》课件+素材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802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课件网) 梁甫行 曹植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本篇原作《梁甫行》,梁甫是泰山下面的小山,古代迷信,相传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梁甫。《泰山梁甫行》原是挽歌,曹植这篇用旧题写边远地区贫民的困苦生活。 整体感知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他是曹操的儿子。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之作多抒写人生抱负及宴游之乐,也有少部分反映了社会动乱。后期诸作集中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和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心情。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整体感知———作者简介 自曹丕上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词语解释 【异气】气候不同。 【剧】艰难。 【行止】行动止息,这里 泛指生活。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宇】房屋。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四面八方气候不同,风霜雪雨千里有异。 边远地方的的百姓多么艰难啊,荒野丛林就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他们的)妻儿像禽兽一样生活,行动休息都凭借山林险阻之地。 自家的贫寒之家何等寂寥凄清,狐狸和兔子在里面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精读细研 精读细———内容概括 首联:风雨狂暴,环境恶劣; 颔联:荒凉凄惨,生活艰辛。 颈联:与世隔绝,愚钝颓废; 尾联:简陋凄清,恐惧凄楚。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精读细———诗词赏析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空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精读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