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42009

9.3《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寻寻觅觅)》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3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寻寻觅觅),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
  • cover
风吹黄花酒醒愁 寄心词作慰平生 ———《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联读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背诵前两首,默写第三首。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品味意象,对比探究,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3.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鉴赏词句。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词人变化的内涵丰富的愁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意象,对比探究,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2.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三、教学难点 1.品味意象,对比探究,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2.运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鉴赏词句。 四、教学过程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宋·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补充材料一:作者及作品风格介绍。 李清照其人: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卒,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其词: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其词一变前期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以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 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 伤什么呢? ①对生命凋残的悲悼。②对已逝美好的伤感。 “花”在现代的歌词里诉说情绪,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常以花喻女子美貌,比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也以“花残”喻美好事物的逝去,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花”表达情思的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词句相关的三首词《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品一品,花儿和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人生。 任务一 任务一: 品味意象,对比探究,理解词人不同时期的情感。 活动一:带感情地朗读词作,说说词中有哪些意象?词人的心情怎样? 活动二:找出三首词相同的意象,结合词句探究它们含义的异同。并说明词人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学生小组讨论,风、酒、花、愁各一组) 风:《如梦令》是春风,是“骤风”有摧残繁花的威力,《醉花阴》里的“西风”有“卷帘”的威力,《声声慢》中是“急风”能敌过酒的暖意,所以三者都有强大的威力、凉意。 酒:“浓睡不消残酒”,酒能使人醉,使人睡,年轻有淡愁,也可忘愁。“东篱把酒黄昏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