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46772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3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声声慢(寻寻觅觅),任务,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品味生命中的愁绪———《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生平、创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赏析词中主要意象,感受词作的意境美。 3.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词人生平、创作背景及其诗词大意。 2.赏析词中主要意象,感受词作的意境美。 3.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流程: 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哀婉低沉的音乐为学生学习本首词作创设情境。 一曲充满着浓浓愁绪的《声声慢》,把我们带入今天的课堂,也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九百多年前的那个秋天的黄昏,菊花凋零,梧桐秋雨,一位心怀愁绪的女子举杯销愁黯然神伤,她,就是李清照,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那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那,到底是怎样的愁绪使她消损殆尽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走进她充满无限愁情的内心世界,品味易安生命中的浓重愁绪。 一个人的心情、心境,由他的经历、遭遇直接决定,李清照愁绪缘何浓重,我们试着在她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明愁因 学生活动1: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需要突出南渡以后的遭历。 预设成果: 1101-1126年(17-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此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1127年(42- 43岁):金兵入侵并灭北宋,京城沦陷;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45岁)年:丈夫赵明诚病逝,时值中年又成遗孀。 1130(46岁)年:为赵明诚辩通敌之冤,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67—72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教师小结: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靖康之变,宋国都汴京(今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押往金国,从此半壁江山沦陷。宋朝政权仓皇南逃,北宋灭亡。宋高宗偏安一隅,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妇也随之从北方流亡到南方。志趣相投的丈夫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入狱。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她愁绪浓重的主要原因。 学习任务二:涵咏诗韵感愁情 学生活动1:学生标出每句诗词的节奏起伏、轻重缓急,投入情感,反复吟哦。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学生活动2:教师给出节奏,指导学生诵读推敲,品味词作的梗塞压抑的凄愁,以声传情。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低沉哀婉 ——— 悲苦愁绝) 那种茕独凄惶的境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句,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 学习任务三:赏析意象悟愁浓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愁绪,但我们只会说“烦滴很”,苦于表达不准确、不形象。那我们来学习李清照表现愁绪的方法,看她是如何将愁绪艺术化的?如何选择意象、通过意象表现情感。 学生活动1:结合词作首句十四字叠词,想象易安创作的过程。用文字写出词人创作的画面。参考思路: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是什么? 预设成果: 可能是流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