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的溶液 1.1地球上的水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水》是浙教版八上科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承接了之前对物质的一般认识,又为后续学习水的性质、水的浮力等内容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地球上水的组成、分布和循环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地球水资源的整体认知,了解水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以丰富的图表和生动的描述展示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名称、分布情况以及水循环的过程。这种呈现方式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水与生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但对于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等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在学习特点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 然而,学生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水循环的成因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素养目标 1. 科学观念 ①认识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建立对地球水资源的科学认知。 ②理解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明确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构建完整的水系统科学观念。 2. 科学思维 ①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分析数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现象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推理。 ②以水的分类为切入点,提升分类比较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分析其特征和关系。 3. 探究实践 ①运用观察、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针对水循环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进行推理,培养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 4. 态度责任 ①通过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 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和分布情况。 ②水的循环过程、成因及意义。 2. 难点 ①理解水循环的成因及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①展示地球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从太空中看地球,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 ②引导学生得出地球上水分布广泛的结论,从而引出课题“地球上的水”。 2. 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①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表或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图片,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名称及所占比例(如海洋水约占96.53%、陆地淡水约占2.53%等),明确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 ②组织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水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的不同空间位置。 ③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让学生思考并理解可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3. 水的循环 ①创设情境:引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问源头的水是如何源源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②播放水循环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循环运动过程。 ③结合动画或视频,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等),以及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