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鸟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民歌,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2、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的方言和特色。 3、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闽南语唱)巩固对歌曲的掌握。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地听出歌曲中的下滑音,并用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 2、掌握旋律中的模进,以及歌曲中的特殊符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圆舞板) 教学过程: (一)伴着音乐走进教室(森林狂想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跟上欢快的律动走到位置上,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 (二)节奏练习 1、同学们,你留心了嘛?刚才的音乐中有哪些声音?没错,咱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早晨露珠迎着朝霞,一只小黄鸟一大早就唱起动听的歌曲。 它是这样唱的:咕 0 咕0 咕0 咕0 (大家一起来试试) 又飞来一只小蓝鸟,它是这样唱的:0 啾啾 0 啾啾 0 啾啾 0 啾(唱的时候注意休止符前置) 2、黄鸟和蓝鸟一唱一和组成了优美的合唱曲,请同学们分成两组来完成(咕和啾啾的配合),那大家发现了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那咱们根据4/4拍的强弱规律再来一次,注意声音跳跃、有弹性一些) 3、动听的合唱曲吸引了一只小鸟仔站在枝头读童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童谣有什么特点呢?(一三句节奏相似、二四句节奏相似) 4、分三组合作(分别扮演小黄鸟、小蓝鸟、小鸟仔),跟伴奏读童谣。 (三)课题引入 1、听着大家动听的歌声,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请大家说说老师唱的歌曲是什样的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台湾民谣《一只鸟仔》,简介台湾,解释“仔”在闽南语中的意思。 3、现在咱们来完整的听一遍这首歌曲,一起感受旋律带来的欢快、愉悦。 (四)新歌教学 1让我们共同学习这首歌吧,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在123乐句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节奏,谁说一说?(前八后十六分音符)跟琴模唱这种节奏 3、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符号?(句尾休止符)注意休止符,跟琴模唱整首旋律。 4、模唱旋律(注意口腔位置的要求),鸟儿们边唱边起舞,划出了一条条优美的旋律线,咱们也边唱边划一划吧。(出示旋律线) 5、观察旋律线的规律特点,一三句旋律线的形状一样,但音符却不一样,这种写作方式叫模进。 6、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带上歌词唱一唱。想一想唱歌时鸟儿会做出哪些动作呢?(加入声势动作,巩固歌词) 7、出示带下滑音的乐谱,讲解并由老师示范展示不同的效果。(一起试一试) 8、讲解这首歌的来源是由台湾宜兰地区的《宜兰调》改编而成的,其实“丢丢”、“伊嘟”这些衬词有的是模仿了山洞里水滴的声音,虽然没有实际意思,但是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让歌曲变得更加生动了。 9、大家想不想知道用闽南话是怎么唱的?(共同用闽南语学唱) (五)、课堂总结(以歌曲伴奏为背景) 随着音乐出示画面,回顾本节课内容(鸟仔读童谣、唱歌谣、用闽南语唱歌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