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60969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8课《画触觉》课件PPT+教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12511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8课,画触觉
    苏少版本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十八课《画触觉》教学设计 课题名 画触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然后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生准备: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1、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 如:冷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 2、下面同学也联想一下自己摸到这些物体时会有什么感觉。 二、尝试表现 1、让这几个进行过“摸物”游戏的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 2、课件展示欣赏图片,让学生讨论、探究,进一步感知: --线: 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流畅。 --色: 蓝、绿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烫,暖,黄灰,红蓝表示麻,软。 --笔触:安静,跳跃的,笔触粗则粗糙,反之则光滑。 通过欣赏范作,来认识作品的表现方式,感受到触觉过程画触觉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与转换形式。由感受向表现的过渡_迁移———联想。 1、教师出示大师的抽象作品,问学生你看到这些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用语言描述。http:// www. xkb1.com 2、大师用了什么样的色点、色块、线条,你喜欢这样的画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去表现吗? 四、联想、表现 1、教师在黑板贴上几种实物,启发学生联想自己摸到这样的东西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尝试用色点、色块、线条画一画。 2、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不同质地的东西,互相摸一摸,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用自己喜欢的色点、色块、线条去表现。 五、交流评价、小结 1、鼓励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欣赏,请同座位评价一下你画的是什么触觉。推荐认为好看的作业,表现触觉清楚明显的作业上来向全班展示。 2、教师小结本课。 3、课外延伸:回家后触摸今天没有摸过的东西,把触摸后的感受画下来。 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线条、色点、色块或物体的印迹等绘画语言表现不同的触觉。自由选择自己触觉最深的物体,用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表现方式进行表现。 板书设计 画触觉 线 色 笔触 联想 教学反思 感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又是心理过程的起点和基础,《画触觉》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第三册第10课,本课在整个教材中是感觉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尝试、体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知,对以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艺术灵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件网)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 画触觉 目 录 01新课导入 02探究学习 03课堂作业 04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第二部分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 线: 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流畅。 色: 蓝、绿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烫,暖,黄灰,红蓝表示麻,软。 笔触:安静,跳跃的,笔触粗则粗糙,反之则光滑。 探究学习 第三部分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运用线条、色点、色块或物体的印迹等绘画语言表现不同的触觉。自由选择自己触觉最深的物体,用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表现方式进行表现。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第四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