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024) 课程单元: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授课课题: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学会使用多种感官(看、听、摸、闻、尝,注意安全)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简单记录观察结果。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在观察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和初步验证假设的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事实、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和未知?每当我们仔细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一起探索周围的世界,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活动:“神奇的盒子”———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不同物品的神秘盒子,让学生闭上眼睛,依次通过触摸、摇晃等方式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乐趣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约15分钟) 1. 观察的重要性(约3分钟) - 讲解:观察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家就是通过仔细观察,才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2. 使用多种感官观察(约7分钟) - 示范:教师展示一个苹果,示范如何用眼睛看(颜色、形状)、鼻子闻(气味)、手摸(质感)、耳朵听(轻轻摇晃的声音,虽然苹果本身不发出声音,但可借此强调全面观察的概念)、甚至(在安全的前提下)舌头尝(味道,此处可改为教师描述或视频展示,避免直接让学生尝未知食物)。 -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几种不同的物品(如树叶、石头、水等),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提出问题与假设(约5分钟) - 引导: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石头摸起来为什么那么硬?”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观察结果,提出初步的假设。 (三)深入探究(约15分钟) 活动:“小小侦探社” - 任务: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校园里的植物”、“教室里的声音”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究。 - 步骤: 1. 制定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观察的对象、方法、记录方式等。 2. 实施观察:按照计划进行观察,使用多种感官收集信息。 3. 记录发现:用图画、文字或简单的表格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过程和发现,其他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四)习题设计(约15分钟) 1. 填空题 - 观察时,我们可以用到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感官。 -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入的____。 2. 选择题 - 下列哪项不是观察时常用的方法?( ) A. 用眼睛看 B. 用耳朵听 C. 用嘴巴尝(未知物品) D. 用手摸 - 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会做的是( )。 A. 提出假设 B. 进行实验 C. 观察现象 D. 得出结论 3. 简答题 - 描述一次你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经历,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 - 在观察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这次观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提升(约5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方法,学会了使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假设和初步验证假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用眼睛去发现美,用耳朵去聆听世界,用双手去触摸自然,用心灵去感受科学的魅力。 作业布置: 1. 回家后,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事物(如家里的宠物、窗外的风景等),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 思考:除了我们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