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3102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5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 cover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论证结构的严密性。 3. 品味文中语言,领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阐述。 (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入理解与感悟。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比如,医生的职责是救 死扶伤,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安定。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呢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敬业与乐业”这个话题,来探讨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 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宏猷、任甫,别号任公、 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 文学家、新法学家、社会活动家、词汇发明家、书法家,清末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民国多个政 治党派创办人。 2. 背景介绍 《敬业与乐业》写于1922年,是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 “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当时,中国近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以黄炎培 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 生产劳动实践和职业道德培训,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 而梁启超先生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 弊端。回国后,他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 救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作了此次演讲,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蛀 (zhù) 赦 (shè) 禅师 (chán) 旁骛 (wù) 亵渎 (xiè dú) 妄想 (wàng) 调和 (tiáo) 教诲 (huì) 解剖 (pōu) 佝偻 (gōu lóu) 承蜩 (tiáo) 淘神 (táo) 骈进 (pián) 强聒不舍 (guō) 3.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有业、敬业、乐业。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明确: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开篇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这一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分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是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因素,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 (四)字词清单 1.多音字 累(lěi) 层累 累 (lèi) 劳累 累 (léi) 累赘 咽 (yàn) 咽气 咽 (yān) 咽喉 咽 (yè) 呜咽 禅 (chán) 禅师 禅 (shàn) 禅让 丧 (sāng) 哭丧 丧 (sàng) 沮丧 2.形近字 渎 (dú) 亵渎 牍 (dú) 简牍 骛 (wù) 旁骛 犊 (dú) 牛犊 鹜 (wù) 趋之若鹜 (五)词语集注 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饱食终曰: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言行相顾:指言论和行动互相照应,协调一致。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