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昼夜与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下册《昼夜与地球自转》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本单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由于地球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现象;二是有关太阳系、星座、宇宙等的内容。本课我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将《17 地球上的昼与夜》和《18 昼夜与地球自转》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先通过生活情景发现昼夜现象的特点,通过实验探析出昼夜现象的成因,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习昼夜的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个不同国家的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昼夜现象,掌握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2、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和探究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知悉昼夜现象的出现和地球自转的运动特点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3、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自然观察活动。 教学重点 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自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中观察不同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哪个能让上海先出现黎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手电筒、标签纸学生准备:学生平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生活情景:看比赛直播教师(播放图片)王叔叔观看里约热内卢的比赛直播。分析情景:王叔叔家住在北京,时间是白天,球赛的赛场地点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什么情景?学生发现:里约热内卢是夜晚,因为天空漆黑,有灯光照明。北京处于白天的时候,里约却是晚上,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时刻出现昼夜现象不同?带着疑问学习今天的学习内容《昼夜和地球自转》 (二)昼夜现象 资料一:北京处于白天的时候,里约却是晚上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时刻出现昼夜现象不同?学生回答:北京和里约的方位不同,导致太阳照到北京时照不到里约热内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构成地球的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发现地球不会透过光,本身也不会发光。推断出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板书:昼夜现象成因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模拟实验太阳照亮半个地球,出现昼夜现象。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发现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活动:欣赏“嫦娥三号”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学生介绍:“嫦娥三号”拍摄到的地球只有一半被照亮,以此加深对昼夜现象的印象。 (三)太阳光与地轴的位置关系(太阳光的照射方向) 材料二:北京和悉尼都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纽约和里约热内卢的昼夜现象基本一致。活动:转动地球仪,找出这四个城市。教师介绍:认识地轴教师展示地球仪,并指出这四个城市,让学生思考太阳光照射的方向与地轴的位置是什么关系,会使北京和悉尼都是白天时,纽约和里约热内卢是黑夜?学生说出猜想:太阳光垂直照向地球。学生平板练习:在平板上的图片中找出北京、悉尼、纽约和里约热内卢这四座城市。熟悉这四座城市的位置。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光与地轴的位置关系。学生开展实验,并将实验现象拍照上传。小结:太阳光是接近垂直地轴照射照向地球。板书:太阳光的照射方向 (四)为什么东方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提出问题:1、假如地球不会自转将会变成怎样? 2、地球为什么要自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的原因、自转周期。学生:补充笔记(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材料三:6月30日上海日出时间,乌鲁木齐日出时间提问:哪个城市先出现黎明?回答:东边的上海先出现黎明。追问:为什么会东边先出现黎明?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系吗?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学生回答:顺时针、逆时针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模拟实验,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注意模拟太阳光手的电筒要固定位置接近垂直于地轴,改变地球自转方向,发现能让东边的上海先出现黎明的自转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