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 六年级上册 《循环的水》单元 1.雾和云 教学设计 单元 《循环的水》 课题 2.1 雾和云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10.1.1 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了解雾和云形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依据自己的猜想,设计“雾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探究实践:探究雾的形成实验,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用科学语言、流程图等方式记录并整理实验信息,描述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态度责任: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大雾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1.了解雾和云形成的原因。 2.设计“雾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探究雾的形成实验,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用科学语言、流程图等方式记录并整理实验信息,描述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两个容积相同的烧杯,两块形状相同的冰块,两杯只有温度不同的水(一杯凉水,一杯温水),实验记录单,镊子或手套备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 PPt出示大雾图片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雾,回忆一下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过雾?什么季节? 早上、上午 冬天、春、秋 你自己“制造”过雾吗? 哈气、冬天眼镜上的雾、洗澡时浴室的雾、做饭时热水上方的雾…… 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想一下雾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低温、水 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四年级已学) 猜想:雾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低温 潮湿 通过观看雾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猜测雾的形成。 二、设计模拟实验(预设5分钟) 1.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模拟实验 提示: (1)考虑模拟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如何操作模拟雾的形成?简单整理出实验操作步骤。 2.分组交流汇报 3.总结 实验步骤: 注意:温水的温度不能过高,以不冒白气为佳,35度左右即可,过高的温度水面上的“白气”会干扰实验。 设计雾的形成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猜测的雾的形成条件与器材模拟的实验环境一一对应,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预设15分钟) 实验提示和安全提示 1.准备实验器材 2.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实验记录。 4.实验时注意安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通过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会合作的意识。 四、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1.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整理信息 可以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或者流程图的方式,整理出实验现象和结果。 3.汇报、交流、总结 得出结论: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形成证据,并按对应关系将自己的假设和证据进行交流和解释,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五、迁移应用(预设5分钟) PPT课件展示云的图片。 提问:根据雾的形成,组内交流、说一说云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云和雾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云在高空中不接触地面 雾接触地面 相同点是都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小结: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会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这些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