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联系生活走进文本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聊聊散步,聊聊你在散步时发生的事儿,说说这件事对你的影响或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生:昨天我和爸爸妈妈才在小区里散步,他们每天都督促我必须活动一下。散步的时候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爸爸妈妈有时还会拉着手,让我觉得很放松很开心。 师:多幸福的一家子啊!没有什么比美满幸福的家庭关系,更让人觉得踏实和放松的了。谢谢你让我们认识你超级甜蜜的爸爸妈妈。 生:在这段疫情期间,人们出来散步都戴着口罩,让我觉得挺压抑的,我很怀念之前自由自在呼吸的感觉。 师:说得多好呀,自由自在呼吸的感觉!谢谢你通过细腻的观察带给我们的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作家莫怀戚的这个散步故事,看看他的这次散步经历,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 二、分工诵读,体会叙述波澜 师: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下这篇文章,第1、8段全班一起读,男同学读第2、5、6段,女同学读第3、4、7段,大家在听读的时候,也要思考-这是一次怎样的散步体验呢? (生分工朗读)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评价一下我们这次的合作朗读。 生:大家读得很整齐,女同学读景物描写的时候读得很轻柔,开头结尾的齐读也很有气势。 师:没有具体评价男生的朗读呀(生笑)。男生朗读的主要是文章叙事的部分,男同学语气沉稳,声音浑厚,和女同学的朗读搭配,相得益彰。(掌声)听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概括出作者这次散步的经历吗? 生:作者一家人散步,在散步的路上产生了分歧,后来大家达成统一的意见:走小路。遇到不好走的地方,作者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最后,作者感受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概括简洁明了,还给我们点出了文章画龙点睛的句子。接下来,我增加一下问题的难度,请同学们在前面同学概括的基础上,补充括号中体现作者行文设计巧妙的地方。 (屏显) 生:第一个括号应该填“分歧”,第二个括号应该填“决定”,第三个括号应该填“困难”。 师:你把文章的几个关键点、几处波折都给我们概括出来了,但你的概括还是从“情节”的角度展开的。请注意一下老师的问题,从“行文设计”上思考作者巧妙的构思。 生:我觉得是发生矛盾,解决矛盾,最后一处,我不知道该怎么填了。(生笑) 师:看来这个问题对大家很有挑战性了,前边我和你的观点是一样的,母亲与儿子在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时候,发生了矛盾和冲突;经过商议权衡之后,最终达成一致:走小路。文章到这里步入了平缓,“统一”;后面“到一处”不好走的地方,我背母亲与妻子背儿子,走在前面和后面的都是对母子,刚好形成了“巧合”。 (生恍然大悟) 师:作者莫怀戚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因此他在这个散步的故事中也加入了小说笔法。苏轼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其中制造的小风波,让故事一波三折,同时也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尝试为你的故事增加一些小波折,让你的文章更有趣、更有味儿。 三、品读语言,看幸福和美的一家 师:文章第一段隆重介绍“我们”一家子,猜猜老师为什么用“隆重”这个词? 生:作者不仅说了“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还特别介绍我、母亲、妻子、儿子。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他的回答和课文的表达还有些不一样。 生(齐):“我的”。 师:文章还有很多处类似的表达。这些词语可以删掉吗?我们先一起读一下,大家读屏幕上的句子,我读删掉加点字后的句子,大家想一想,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 (屏显)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