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篇目、新单元的学习。其实学习每一个单元,同学们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些文章归入这个单元,而不是那些文章归入这个单元?请同学快速地浏览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找出这个单元选择这些文章的原因以及单元学习的要求。 生: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师:我们初一年级的语文大部分是按主题来组成单元的,同一个单元的文章在主题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个单元我们学习有关亲情的文章,那么我们一般从哪里感受到亲情呢? 生(齐答):家庭。 师:关于家庭,托尔斯泰有这样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写在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文首。所以我们感受亲情,可以走进文章,去看看里面所描述的家庭。我们对于家庭的回忆往往是看照片,不同时期的家庭照片能够串联起家庭的故事,而作家能够用文字去记录自己家庭的经历,《秋天的怀念》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史铁生家庭的经历。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完成内容梳理) 师:文章并不长,透过文字,我们看看这个家庭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 生:从文本看史铁生成年时,他双腿瘫痪了,然后他母亲去世了。文本当中只有这两件事情,第一他瘫痪了,第二他母亲去世了。 生:母亲去世后,妹妹和他相依为命。 师: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可以梳理出文章中有比较明确的四个阶段的经历-儿子双腿瘫痪-母亲罹患肝癌-母亲病逝-儿子和女儿相依为命。我们发现文章主体部分叙述了“母亲央求儿子看菊花”这件事,从这件事的具体细节可以看出这个家庭这段时间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呢? 生:我觉得是母亲竭尽全力去侍奉她生病的儿子。 师:你用了“侍奉”这个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生:她儿子双腿瘫痪,脾气暴躁易怒,所以她对儿子百依百顺,我就用了“侍奉”一词。 师:在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史铁生从瘫痪到和妹妹相依为命的生活经历。刚才有同学问,他的瘫痪是从小发生的还是突然发生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教师展示阅读资料:(略)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一段资料,说说在儿子双腿瘫痪之前,这个家庭的状况如何呢? 生:我觉得在他瘫痪以前,他们家应该是过得比较好的,他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 生:我觉得可以这样梳理:儿子身强体壮,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儿子在21岁的青春年龄突然瘫痪,母亲又罹患了癌症,瘫痪导致了儿子的暴怒无常,而母亲只能隐忍安慰。后来母亲病逝,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相依为命。 师:归纳得很清晰,那么有这样经历的家庭是“幸运”还是不幸?请结合具体的描写来做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旁批) 生:我觉得是不幸的,你看第6自然段,她正艰难地呼吸就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说明她母亲的一生基本上不怎么幸福吧。 师:母亲最大的艰难是什么? 生:是孩子。史铁生的母亲最大的不幸是她不知道这个孩子会不会活下去,未来会怎样。 师:孩子是母亲幸福的来源,也是母亲不幸的来源。 生:我觉得是在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未成年的女儿。之前我查了史铁生的病,他并不只是双腿瘫痪,他还患有肾病,发展到了尿毒症,只能依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生命。所以说他母亲昏迷前最后一句话,她牵挂的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她希望他俩要好好活。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不幸是她看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只能看到孩子的不幸,而且在孩子经历不幸的时候她却即将离世了。 师:若羲(学生名字)分析得非常好。关注了一个母亲的内心:母亲最希望看到孩子有一个着落,带着牵挂和未知,这个母亲走得不安心,自然是不幸的。 生:我们还可以看看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