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152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实录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17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
  • cover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推敲“诫”字读标题 (屏显)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观察,大部分同学摇头) 生1:老师,是“诫”字吧。 师:你怎么知道? 生1:我看左边是言字旁,右边看不懂。我猜的,因为今天要学“诫子书”。 (生笑) 师(笑):有智慧。请用“诫”组词。 生2:告诫、警诫、劝诫······ 生3:前车之覆、后车之诫。 师:告诫、劝诫,用作动词时,表示用话语使人警觉、清醒;十诫、警诫,用作名词时,表示使人警醒的话语和忠告。请看“诫”字之本源。 (屏显) 师:继续推敲,什么是“诫子书”?(板书课题) 生4:训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师:本文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家书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家教的产生,家风的传承,在中国源远流长。 二、推敲“静”字读文章 (一)反复朗读,读出韵味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课文? 生1:朗读课文。 师:谢谢。请问“夫”字为什么读成“fú”而不读“fū”呢? 生1:读“fū”的话它应该是指人,是名词;这里是放在句首,应当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应该读“fú”。 师:谢谢!你很会分析。这是文言的一种独特现象:“夫”用在句首作发语词,引发议论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读“fú”,朗读时,可稍作停顿。 (屏显) 夫(fú)/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夫(fú)/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生齐读) 师:下面提高难度,请同学们看- (屏显:无标点课文) 师:古文无句读,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现在老师还原其本来面目,你还会断句吗?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生自由朗读) 生2(看无句读课文):朗读课文。 师: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请问:为什么这样处理停顿? 生2:我已经读过了,这是根据印象来的。(众笑)不过,还是有点感觉。 师:还不够清晰。请你再思考,再发现。 生3:我发现它的句式几乎都是对称的,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师:哦,语感不错。你发现了句式上的特点,很好!还有发现吗? 生4:我发现往往前一句提出观点,后面一句紧接着对观点进行解释。 师:你有一双慧眼。(众乐)前一句是观点,后一句作阐释,这样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文言文在朗读时还有什么停顿的标志? (生沉默,看课文) 师:同学们可以再自由读一读,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精彩的地方。 生5:“夫君子之行”“夫学须静也”,两处“夫”发语词,需要停顿。 生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里面的两个“也”字,也需要停顿。 师:发现渐入佳境。我们读“夫”的时候,之前要停顿,之后要稍微停顿一下;读“也”的时候,要读得悠长一点,这样可以读出一种文言的韵味。如果没有“夫”,没有“也”,就显得短促,便没有了家书的意味深长和文言的停顿勾连在里面,这就是文言的韵味。同学们,去继续发现停顿的细节。 生7(激动):老师,我还发现前面一部分句子两两对应,可后面一部分都是四字词语,语言简练富有变化,情感真挚起伏跌宕,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听课师生鼓掌) 师:多么漂亮的发现。(众笑)来,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生朗读无标点原文) 师:多么深情的劝诫,多么雅致的文字!要读出古文的韵味,除了停顿外,更要注意对称句的特点。请男同学读上一句,女同学读下一句,体会对称之美。 (屏显) 静以修身 淫慢则不能励精 俭以养德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 年与时驰 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 多不接世 才须学也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师:我们在朗读本文时,一要注意停顿与节奏,二要注意押韵的字,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