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1557

第20课《曹刿论战》 教学实录

日期:2024-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4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课,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 cover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一、故事导入,以疑促读 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咱们山东有个别称叫“齐鲁大地”,那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界上主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两个国家是邻邦,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这不,在公元前684年,两国就在长勺打了一仗,史称“长勺之战”。鲁国史书《春秋》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一起来读- 生: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师:《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记事过于简略,于是就出现了注释《春秋》的书,比较有名的一本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左氏,顾名思义,写这本书的人姓左,相传是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是怎么记述这件事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师:昨天我安排大家针对文章提出疑问。经过归纳,我把大家提出的37个问题分为3类:人物形象类、时代背景类、文字翻译类。其中人物类最热门,有31个问题;背景类的次之,有3个;文字类的,有3个。老师看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这节课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大家相信我吗? 生:相信! 师:下面请同桌对读,读的同学尽量字正腔圆,听的同学要注意倾听点评。 (生朗读) 师:有哪些字的读音和写法需要强调一下吗? (生指出了“靡”等) 师:大家注意一下“孚”,有一个成语叫“不孚众望”,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先是有同学认为是褒义,这说明他们对“孚”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准确。经过思考,一生非常清晰地说:“是贬义词,不被别人所信服。”)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辙”字,“车”字旁,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由此可见,长勺之战的时候,用过战车,很先进的! 二、品评题目,紧扣人物 师:同学们,文章是从《左传》里节选出来的,《曹刿论战》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也有人加了个题目叫《长勺之战》。这两个题目哪个更贴切? 生:《曹刿论战》! 师(指名一位学生):你怎么看? 生: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要突出曹刿这个人。 师:叫《长勺之战》也很好,在长勺打的嘛! 生:这个战争是因为曹刿才胜利的。 生:是因为曹刿提的建议,鲁国才能打败齐国。 师:有道理。《曹刿论战》,还突出了曹刿的主要活动“论”。如果我们更名《长勺之战》,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篇文章要写- 生:打仗的场面! 师:而事实上呢? 生:文章写战争场面的文字很少。 师:这篇文章自清代康熙年间选入《古文观止》一书时就定名为《曹刿论战》,看来这是有道理的。曹刿论战,和谁论? 生:鲁庄公! 师:从时间顺序上看,两个人的论战可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 三、演读背诵,走近曹刿 师:我们先讨论“战前之论”,请同学来朗读。 (生朗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当然好了,首先他有勇气。在这位同学读的基础上,给大家提点小要求,能不能尽量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读出人物的语气? (生朗读体会,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师:有情感,读得很不错了。可是我觉得还欠缺一点点,干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同桌配合,一人做庄公,一人做曹刿,尝试在括号里加个语气词表示你的态度。 (屏显) 何以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两名学生演读) 生:何以战? 生:公曰······ 师:你就是“公”了,不用“公曰”了,直接说就行。 生: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师:你加的是什么? 生:嗯(一声)。 (师点头表示同意,演读继续) 生:嗯(四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师:你这个“嗯”是什么意思? (生一时没有想好怎么回答) 师:你对庄公的说法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