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石拱桥、园林、中国传统绘画、长城等都是 我国五千年来留下的文明印迹。我们不仅要 守护文明印迹,更要传承其背后的文化精神。 因此学校闭委准备举办“探寻中华文明印迹 守护我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了解文明印迹 1.下面是小语准备制作的“文明印迹”宣传展 板,请你据此回答问题。 文明印迹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为我们提 供了各个时期的文化、政治、制度等信息。 比如位于兰州白塔山下 金城关前的中山桥, 雄跨黄河,被誉为 天下黄河第一桥 1928 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 至今。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 它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同时,它鲜明地反映了古代人民用它来防御 外敌浸略的思想和智慧,并且在人们心中已 经升华为百折不绕、 的民族精神。了 解文明印迹,有利于发杨历史文化,为后人 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请你将“文明印迹,民族传承”这几个字 用正楷体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文明印迹;民族传承 雄跨(kuà) 防御(Yù) (3)宣传资料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改正过 来。 浸 改为 侵 绕 改为挠 (4)【中考新考法·提供答题支架】请你根据 下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和语段的 (5)将下列标点依次填入语段方框中,最恰 当的一项是(A) A.、 36 9 B., 《 》 C., 66 99 D.、《》 (6)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 改意见。 将“发扬”玫为“保护”。 活动二:探寻文明印迹 2.走进经典,穿越时空,寻找古代的文明印迹。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A.《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张 怀民一起散步,抒发心巾情愫,怡然自乐, 发出美景固常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的慨叹。 B.《三峡》中的郦道元以“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来突出水流之快,李白也有“朝辞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二者有 异曲同工之妙。 C.《资治通鉴》中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 毋庸置疑,其才略有惊人长进,让人只觉 “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的开阔。 D.《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是别人不能忍 受的忧苦,颜回却目空一切,不改其乐,让 人只觉“秋容何处佳,淡泊寄寒水”的潇 洒。 3.在初步了解文明印迹之后,为了引导同学们 关注身边的文明印迹,小文在宣传会上分享 了有关“武王墩考古新发现 生动展现中华(
课件网) 然基础任务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 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She取对象。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 清晰,结构严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 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 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 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 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 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 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 字。 手卷(juan) she 摄)取 严jin(谨) 街巷(xiang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一副 99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一幅 99 (3)“线条遒劲”中,“遒劲”的意思是雄健 有力 (4)将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不得改变原意) 画中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 2.【中考新考法·材料链接】“显眼包”入选《咬 文嚼字》评选出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 请参考“链接资料”,依据语境,补全下面的 对话。 【链接资料:网络热词“显眼包”例句】 例句一:央视“显眼包”,当属撒贝宁,金句频 出,逗乐观众。 例句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