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6312

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PDF版)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800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外,古诗词,诵读,答案,2024-2025,学年
    1 课外古诗词诵读 模块导航 文学常识 名句积累 诗歌鉴赏 文学常识 【答案】 1.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 2.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识记。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此题考查律诗的有关知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 常严格而得名。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 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 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 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3.【答案】重阳节 登高、饮酒、赏菊。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从诗中“登高”“送酒”“菊”等词语可知,诗歌写到了重 阳节。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名句积累 1 2 【答案】 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5.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6.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7.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9.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10.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11.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详解】“眉”“羌”“州”“岐”“逢”“怜”“烽”“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 注意字形。 诗歌鉴赏 【答案】12.B 13.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 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以仰望和平视的不同视角”表述有误,“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 着明亮月影。此句应是俯.视.水中月影,而不是“平视”;故选 B。 13.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连续的地名, 诗人巧妙地展现了自己的行程路线,不仅展示了地理空间的迅速转换,让人感觉行船速度之快, 也营造了一种流动、变化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动态美和韵律感。通过对一系列地名的描绘, 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情感变化。从峨眉山到渝州,诗人从对家乡的思念,到对旅途的 期待,再到对远方的向往,情感层层递进,深沉而复杂。通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据此 作答即可。 【答案】 14.B 2 3 15.本诗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情(浓浓的乡愁)、满心的哀愁;《渔家傲 秋思》除了表达思乡 之情外,还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无奈、惆怅、伤感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解析】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诗歌第二句“受降城外月如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亮的月光比作霜,形象 地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沙漠上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空旷、寒冷的边塞景象,烘托了 夜晚的凄清气氛,而非实际的霜降; 故选 B。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题对比分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出边塞夜晚的苍凉景色,以“不 知何处吹芦管”引入凄凉的笛声,再通过“一夜征人尽望乡”揭示了征人思乡的主旨,表达了 征人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哀愁。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展示了边塞的壮阔秋景,同时通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出边塞的安宁与荒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