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冷与热 复习 (含习题) 第二单元 冷与热 整体回顾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 2.(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构造有:( ),( ),( ),( )。 4.测量水温 (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 )。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 ),(要/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 )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能/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 )。 课堂练习 4.测量体温 (1)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 )刻度线以下。 (2)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 (3)将玻璃泡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 )分钟后取出,读数。 5.测量气温 (1)气温计要( )在空气中,(能/不能)直接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 (2)(要/不要)将气温计暴晒在阳光中; (3)气温计要保持( ),不要沾水或其他液体;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 ),遇冷时体积( )。这就是液体( )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3.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 )。 4.(是/不是)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水结成冰时体积( )。 课时回顾 1.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请在正确的选项前画“√” (2)现象: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保持密封。将烧瓶放进热水中,气球( ),说明气球中的空气体积变( );将烧瓶放进冷水中,气球( ),说明气球中的空气体积变( )。 结论:空气具有( )的性质。 课堂练习 2.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现象: 手握紧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左/右)移动。 手松开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左/右)移动。 实验结论: 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 ),遇冷( )。 课堂练习 3.观察玻璃弯管管口是否产生气泡,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现象: 手握紧烧瓶后,管口处有( )产生。 手松开烧瓶后,有( )进入玻璃弯管。 实验结论: 手握紧烧瓶后,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 ),遇冷( )。 课堂练习 4.观察加热和冷却后的铜球是否都能穿过铁环,探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现象:加热前,铜球刚好能通过铁环。加热后,铜球( )通过铁环,说明铜球加热后体积变( );铜球冷却后,( )通过铁环,说明铜球冷却后体积变( )。 结论:铜球具有( )的性质。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 )的性质。 2.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程度( )。在相同条件下,( )体积变化最明显;( )体积变化最不明显。 3.列举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通过纸蛇旋转的实验,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科学原理。 实验现象:纸蛇会( )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体积( ),热空气会( )并带动纸蛇旋转 课堂练习 1.空气受热后体积(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所以热空气会( )。 2.热气球就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3.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课时回顾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 ),有的地方温度(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 ),周围的冷空气( )过来,空气不停地( ),就形成了( )。 2.在海边,白天风从( )吹向( );夜晚风从( )吹向( )。 总体练习 一、明辨是非 1.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 2.夏天自行车胎一定要充满气,骑起来才省力。( ) 3.不小心将体温计摔坏了,需要立即用湿抹布将流出的水银擦干净。( ) 4.给铁轨留缝,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而损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