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6833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11-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01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验室,探究,金属,性质,学案,学生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活动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知识准备 1.金属的物理性质: 通常,大多金属呈银白色,铜呈 紫红色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 、 延展性 。 2.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依据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活动性 越强 。 (2)依据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能与酸反应的比不能与酸反应的活动性 强 ,反应越剧烈的活动性 越强 。 (3)根据与盐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活动体验 1.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果 分析和结论 (1)用砂纸打磨细铜丝、细铁丝、铝箔、白炽灯的灯丝、订书钉等,用滤纸(或软布)擦拭后观察颜色和光泽 铜丝为 紫红色 ,其他金属均为 银白色 ,所有金属都有 金属光泽  金属具有  金属光泽  (2)选择几种金属制品,尝试一下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  能被弯曲,不能被折断  金属具有  延展性  (3)选择铁丝、铝箔、铜丝,手持金属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烫伤!),试试金属的传热能力。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金属的 温度升高  金属具有良好的  导热性  (4)利用电池、小灯泡试试步骤(3)中的三种金属的导电能力  灯泡发光  金属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  (5)用磁铁分别吸引上述金属材料  细铁丝、订书钉能被吸引   铁能被磁铁吸引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果 分析和结论 ①取少量铝粉,用胶水把铝粉均匀地粘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小心地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铝粉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用坩埚钳夹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2)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果 分析和结论 ①取1~2 mL 硫酸亚铁溶液放于试管中,再将锌粒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锌粒表面 有许多黑色物质析出   锌能将铁置换出来,锌比铁活泼  ②取1~2 mL 硫酸亚铁溶液放于试管中,再将铜丝插入溶液中,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不能将铁置换出来,铁比铜活泼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顺序为 锌>铁>铜 。 实验反思 我国古代就发明了湿法冶金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 你能想到哪些化学方法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示:湿法冶金技术就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原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其活泼性等。 实验演练 1.下列金属的物理性质中,铝、铜、铁、锌共有的是 (D) A.都能被磁铁吸引 B.都具有银色的金属光泽 C.密度、硬度都很大 D.都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2.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 A.铁丝伸入稀盐酸中,其表面产生大量氢气 B.铁丝放在空气中,其表面很快形成红色物质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表面形成一层银白色固体 3.(2023·湘潭中考)将光亮的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B) A.氢氧化钠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硫酸铝溶液 D.稀盐酸 4.(2023·重庆中考A卷节选)为了验证Mg(H)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王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将镁条和铜条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②将镁条放入CuSO4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只需要实验①就能得出结论 B.实验②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C.实验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轻 D.实验①中,两者均有气泡产生 5.小希抽到的实验操作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