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7435

2.《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291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答案,导学案
  • cover
寻找诗歌中青春的“我”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联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题意蕴。 教学重难点 把握象征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二、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 (一)作者简介 昌耀(1936 年-2000 年),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7 年因一首短诗被定 为右派,遭受了 20 年的坎坷与磨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 年平反,重返文坛。后 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 拉库图》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 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 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 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 ,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 。 他热爱自然,崇尚理性,主张改革。其代表作品有诗歌《西风颂》《自由颂》和诗剧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二)文化常识 现代诗:现代诗也叫“ 白话诗 ”,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诗相比,虽 都是有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 虽都是有感于物而 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 ”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 开放和直率陈述,以及“可感与不可感之间 ”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 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课中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意象之“新 ” 班级推荐理由之———意象之“新 ”。“言不尽意,立象尽之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 云雀》两首诗歌的意象各具特色,请朗读、品味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意象 意象特点 象征意味 《峨日朵雪 峰之侧》 《致云雀》 学习任务二:青春之“我 ” 班级推荐理由之二———青春之“我 ”。请结合写作背景,细读文本,探究《峨日朵雪峰 之侧》《致云雀》两首诗歌中“我 ”的形象。 写作背景:《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 1962 年 8 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 乡不远的青海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 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了这首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点的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 1983 年,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 《致云雀》,据雪莱夫人回忆是 1820 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 鸣叫有感而作。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 大规模的“ 圈地运动 ”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 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 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 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 四、拓展延伸 《致云雀》作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以至比雪莱 年长 22 岁,同样写过云雀的前辈大诗人威廉 ·华兹华斯读后也不能不自叹弗如。阅读华兹 华斯《致云雀》,思考华兹华斯为什么自叹弗如。 致云雀 华兹华斯 一 带我上,云雀!带我上云霄! 因为,你的歌声充满了力量; 带我上,云雀!带我上云霄! 唱呀唱,唱呀唱, 唱得你周围的云天一片回响; 你呀,把我激励,把我引导, 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