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作者简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殇(shāng):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 清 · 戴震 《屈原赋注》 解题 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之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殓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 写作背景 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据不完全统计,在屈原生前,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这是在这一背景下,屈原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 正音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坠(zhuì)兮威灵怒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 范读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gǔ jīng liè háng cān yì mái zhí fú xié 操 吴戈 兮 被 犀甲, 车错 毂 兮 短兵 接。 拿着 吴地所产的戈,这种戈以锋利著称 被,同“披”。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交错 车轮的中心部位,中间有孔,用以插轴。 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手持锋利的吴戈,身披犀牛皮做的铠甲。双方战车相遇交错时,用短兵器互相格斗。 旌 蔽 日兮敌若云, 矢 交 坠 兮士争先。 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遮蔽 矢,箭。 交错 坠落 像 旌旗遮蔽了日光,敌人像云一样涌上来。飞箭交坠啊,士卒奋勇争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 凌 余 阵 兮 躐 余 行, 左 骖(cān) 殪 兮右刃伤。 侵犯 我 阵地 践踏 行列 骖,古代战车一般驾四马,中间两匹马叫"服",外侧两匹马叫"骖"。 倒地而死 被兵刃砍伤 敌人冲进了我们的战阵,践踏了我们的队列。我们战车左边的骖马已经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也被砍伤。 力量悬殊 敌强我弱 霾 两轮 兮 絷 四马, 援 玉 枹 (fú) 兮 击 鸣 鼓。 同“埋”,是陷没的意思。 绊住 拿、握。 鼓槌 镶嵌玉饰的鼓槌 深谷 车轮陷于地,绳索绊住马足。拿起鼓槌,敲起响亮的战鼓。 局势危急 顽强不屈 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这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术。 为何楚国将士们仍要采用这一战术行动?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为何也在此刻擂响了战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