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声声慢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 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出身名门 不知死于何时何处。 李清照 1101 1127 1129 1132 1151—1155 1084 18 岁 嫁 于琴 赵瑟 明和 诚鸣 46岁赵明诚亡 , 丧夫 。 49 岁 身 染 重 疾 。 再讼 嫁而 张离 汝之 舟 ,。 没有子嗣 ,独居终老 , 44 岁 北 宋破灭 , 随 夫 南 渡 。 44 岁 北 宋破灭 随 夫 南 渡 46岁赵明诚亡 , 丧夫 49 岁 身 染 重 疾 。 再讼 嫁而 ,。 婚变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南渡 欢乐自由的少女生活 颠沛流离的孀居生活 平静悠闲的少妇生活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写作背景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我迷惘地东寻寻西找找,可怎么也找不回失去的东西,见到如此冷落凄清的环境顿觉心里冷冷清清的,心头涌出了凄清、悲惨、忧伤之情。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生息了。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几杯薄酒下来,根本就抵挡不了晚上的狂风。 译文 正在我伤心的时候,只见一群大雁正往南飞过,(回想起过去曾与丈夫赵明诚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的事来,这大雁不就是当年给我们俩传书的那只雁么!),雁却是老相识了,(如今却与丈夫阴阳相隔,家乡的音信也不可复得),真是越想越伤心啊! 地上到处堆满了零落的黄花,都已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叫我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 文章分析 小组探究 1 怎样入愁 3 为何而愁 2 如何写愁 怎样入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外部环境冷清 内心空冷 以情入手,以情结束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凄清 凄苦无依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三句话分别从动作、环境、感受三方面写“愁”,层层深入,层次感强。 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声声慢》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 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开头七组叠词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说说叠词有何作用? 1 渲染了悲凉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