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是几月几日?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怎么确定呢?查手机,搜网络,看日历。嗯!看日历是一个好办法,今天老师要讲的新课就是看日历。”这是模拟我上新课前与学生的对话。下面我将按说研究、说教学两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说研究 说联系2022版新课标中,常见的量从数与代数调整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倡导学生以主题式的方式开展学习。知识上更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融合,问题设计更加开放,问题解决更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索。以下是新课标对本主题的相关要求:时间作为一个常见的量,在现有的北师大版教材体系中是这样编排的,一年级以钟表为载体,认识整时和整时半。二年级有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就具体到了几时几分,而三年级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其实,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早就融入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但可能会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教学上,我们习惯把它定位在一个约定性的事实。注重让学生记住、知道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 说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借助日历表。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探索蕴藏在日历中的规律,能判断大月、小月、特殊月,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数据意识。 融合地理和历史学科,探索年月日的由来,感悟年月日与自然规律之间的联系,了解立法规定的背景、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说学情 共性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感性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个性学情:根据对我班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他们对于识记大月、小月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对于年月日的来历会产生好奇和困惑。 说重难点 根据学情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能辨别大月、小月、特殊月。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说教学 说教学处理我把教材第一环节中的问题“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什么?”换成了“时间计量单位有哪些?有什么关系”和“一个月有多少天?”这两个问题,先让学生复习一二年级学习过的时间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再经历猜测、交流、验证“一个月有多少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过程下面就请跟我共同走进学生的探究过程。本节课意在通过问题引导,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年月日,发展学生的量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二) 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三)学科融合,巩固提升上课开始,我创设一个开放型的话题“你知道的时间计量单位有哪些,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以文字、表格、思维导图整理、汇报和交流。当说到一个月有多少天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认为是28天,有的说是29天,还有说是30天、31天。那么一个月究竟有多少天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怎么办呢?学生可能会想到查资料、问父母、看日历等。日历是一个很重要的素材,课前我会准备好最近十年的年历卡,接着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一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提供给每个小组的是一个随机年份的年历卡和一张统计单。要求先观察记录,再汇报交流。在刚开始汇报的时候,我会放慢节奏让学生逐年逐月填报,填完两年的数据后,再加快节奏收集完毕,引导学生观察汇总表。在交流中,学生不难发现:二月是特殊的,每年的天数不完全相同,有时28天,有时29天。其他月份中,同一月份的天数是一样的,31天的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月。31天的月份我们称之为大月,30天的月份为小月,二月就是一个特殊月。大月、小月的规律好像并不明显,如果没有这个表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