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0684

第五单元 学习合理论证,学会质疑思考 整体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8982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五,备课,名师,上册,九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合理论证 学会质疑思考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九上第五单元是议论文单元,主题是“求知明智,善读辨思”,是对九上第二单元的延伸和深化。本单元所选四篇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元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典范驳论文,分三个层次驳斥了“中国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怀疑与学问》论证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谈创造性思维》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宣言》运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反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这四篇议论文,均为结构严谨、论证合理的典范之作。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结合单元所学,写一篇驳论文”,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阅读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模仿《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尖锐辛辣的批驳语言,学习《怀疑与学问》先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的论证方法,《谈创造性思维》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创造宣言》运用具体事例和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学习过程按照“单元导读”“单篇精读”“整合联读”“读写共生”“单元小结”五种课型展开学习,逐层深入,学以致用。“单元导读课”仔细研读和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通过求同和寻异,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分析论证方法,梳理作者建构起议论之树的思路;区分立论与驳论的差异,绘制议论之树。“单篇精读课”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创造宣言》的每一处批驳,分析其语言特点,并评价其合理性、精准性和力度,掌握批驳的技巧。“整合联读课”选取《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两篇文章,进行联合阅读。“读写共生课”解决的是“读与写”的问题,在小组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反思,拟定驳论文评价量表,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材料论据,拟写并完善提纲,撰写一篇驳论文;“单元小结课”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单元整个学习活动,总结得失,在反思中提升。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议论文时,应关注论证和语言两个方面内容,在本专题中论证侧重于论证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学情分析】 在九上第二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立论文的写作,并明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驳论文,需要学生在立论文的基础上,学习驳论文。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