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易错点分析】 一、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及启示 1.相同之处 方式 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标准 才能 趋势 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 影响 追求公平与效益;促进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2.不同之处 (1)历史时代: ①文官制:资本主义社会 ②科举制:专制主义封建社会 考试内容: ①文官制:通才教育 ②科举制:儒家经典 (3)政治立场 ①文官制: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②科举制:政治立场和职务任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启示 (1)人才是国家的财富,要重视人才,公平选拔人才。 (2)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与考核,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制度建构要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二、认识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 考核 监察 优点 ①方法与法规完善 ②重德尚能 ③据结果奖励激励 ④监察监督人员介入 考核过程 ①机构设置传承有序 ②法规系统完善 ③与日常教育、监督 紧密结合 4重视舆论监察 缺点 长官意志、官官相护 流于形式、考核失实 宽严不公、考语空泛 不论成绩唯凭年资等 ①监察繁密 ②)多头监察、叠床架屋 ③受封建政治兴衰与 人治影响极大 【提升练】 1.薛宣为汉成帝(公元前33-前7年在位)时御史中丞,对外总督刺史,他认为朝政混乱“殆吏多苛政,政教琐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据此可知,当时( ) A.刺史行政权力逐渐膨胀 B.监察混乱加剧政治腐败 C.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D.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加强 2.汉初,主管郡国上计(年终考核)和考课(考察督课)并奉行赏罚是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西汉末年到东汉,主持上计的机构逐渐变成尚书。由此可说明汉朝( ) A.官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B.地方行政体制根本改变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D.中枢权力机制逐渐变化 3.西汉时期的人才选拔,除少数人物获得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其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入仕。而至东汉,通过乡论入仕成为普遍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汉时期( ) A.官员的选拔渠道进一步拓宽 B.社会阶层壁垒已被打破 C.乡里清议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增强 4.钱穆说:“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该观点意在强调( ) A.九品中正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官用人制度 B.唐代自由竞选的制度才是好的选官用人制度 C.唐代的自由竞选完全打破了候选人的门第限制 D.九品中正制的初衷与实施结果有很大的出入 5.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科举制,将时务策与经史时策分立,如表所示 类型 区别 时务策 策试专对蒙古、色目人,内容为朝廷时政,一般不涉及经史,主要考察对政事利弊的分析.策题较短,问题明确。 经史时策 策试专对汉人、南人,内容为经学、史学,主要考察对经史的理解与辨析或推问时政,策题较长,问题复杂。 据此可知,元朝( ) A.科举考生的地位渐趋平等 B.确立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C.考试对象与内容较为明确 D.选官用人制度日臻完善 6.隆庆年间,阁臣徐阶和高拱争权,言官大体分成两派助阵。高拱多次暗示言官弹劾徐阶,亲徐阶的言官反击弹劾高拱,由此导致了这一时期内阁人事变迁,权力不断转移的政治乱象。这反映出晚明( ) A.言官左右中枢政局 B.内阁成为权力运行核心 C.监察制度发生异化 D.封建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7.1905年前后,上海读书人“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聪慧子弟悉为商贾”;新军第九镇在南京一带征兵时,“士绅子弟、廪贡、秀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