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2708

(28)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答案)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94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复习,一轮,专项,易错,易混,高考
  • cover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易错点分析】 一、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特点及评价 1.演进: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材料、形制和使用的动力不断进步,推动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和型耕三个不同的阶段。 2.特点 (1)制作材料: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 (2)制作方法: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3)使用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4)农具种类: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变化. 3.评价 (1)传统农业工具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传统农业工具不断适应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提升练】 1.下表是部分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 ) 出土地点 遗址年代 出土物品 江西鹰潭 商早期至西周初期 大量印纹陶,多为生活用具;在当时可能是大型窑场 陕西长安张家坡 西周晚期 出土大量陶丽残片 河南郑州 商晚期 出土陶压锤、印模等工具;大量的陶器废品,基本为烧造变形或有气泡粘连的陶盆 A.制陶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B.出现了专业性的区域经济 C.贵族对平民的剥削很严重 D.官营作坊垄断了陶器制造 2.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较大发展 D.铁器分布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3.据考古资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齐备,门类品种相当齐全。据此可知,汉代( ) A.农业精耕细作获得了工具保证 B.政府以官营方式垄断铁器的生产 C.创新耕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 D.铁器时代的开启使粮食产量提高 4.下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养牛官职(部分)。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驾部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郎 驾部尚书驾部郎中 驾部郎中 驾部中大夫 太仆 太仆卿 太仆卿 或置或省 太仆卿 太仆卿 太仆卿 牧官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B.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 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 5.唐代型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型铧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舌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 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 D.农业生产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6.明代,用牛耕田,南北皆较普遍。但也有许多地方用人力耕具。如嘉靖年间,湖北郧阳一带使用人耕农具,“省力而功倍”,“百姓赖焉”;江南地区,有一种人力耕具,“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这主要表明当时( ) A.重视发挥人力数量优势 B.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C.传统农耕技术停滞不前 D.坚持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7.“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 A.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B.文人精通纺织技术 C.纺织业生产效率高 D.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8.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