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9406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82561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短文二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短文两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法; 2.读写结合; 3.合作探究。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答谢中书书》 一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答谢中书书》 回复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古今异义 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确实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 二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思考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思考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蓝天作为背景,绿水作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思考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