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9802

4.2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24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训练,优化,课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4.2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1.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炎症反应过强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损伤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产生痛觉 B.发热均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 C.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调 D.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对患者康复有利 2.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有浆细胞参与的免疫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3.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免疫反应,需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抵抗外来抗原入侵,常伴随有红肿、发热等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症反应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B.炎症反应是外部屏障作用的结果,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 C.细胞凋亡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D.发生炎症的部位肿胀,原因可能是该处组织液增多 4.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C.第一、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由遗传而来的先天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无特异性 D.唾液、胃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其免疫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5.人体的皮肤、黏膜、吞噬细胞、补体、溶菌酶等可以无选择性地阻止多种病原体侵入机体或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构成了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吸引吞噬细胞聚集于被病原体侵入的部位,有利于机体及时清除病原体。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过程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的含量非常丰富 C.吞噬细胞中的水解酶可以将抗原水解为小分子 D.吞噬细胞只存在于血液中 6.当人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炎症部位常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局部发热等现象 B.中性粒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受损伤部位的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 D.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免疫正在恶化 7.下列各项参与构成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 C.胃液中的蛋白酶 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8.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性粒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B.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可以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 D.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统称为吞噬细胞 9.细菌学家费莱明将细菌接种到眼泪中,发现细菌很快死亡。经研究,在眼泪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可以催化细菌细胞壁水解的溶菌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B.溶菌酶、抗体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导致细菌破裂而消灭细菌 D.泪液中的溶菌酶和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外部屏障 10.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B.中性粒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炎症部位疼痛感觉的产生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11.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