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一)》 课前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数学课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启发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享受学习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动手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本课中,小数是一种数学模型,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利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现实模型打通与抽象模型的连接;利用十进分数,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是对小数的再认识。与三年级的初步认识小数不同,这次的再认识会通过更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在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建立起联系,拓展对小数意义更深刻的理解。教材中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元、角、分等素材,认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再抽象到一般意义上的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最后联系生活中的小数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就以元、角、分为主要素材,初步认识了小数。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小数。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仍然以生活模型“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引入学习,熟悉的生活情境会有助于学生将小数与十进分数进行联结,降低理解的难度;其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引进面积模型,促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最后,设计整个学习路径为“从生活情境进入,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抽象出一般小数,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回归生活再次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既符合学生的思 维特点,也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习路径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发问题,模型助力思考 “老师带来一条彩带,这个彩带有多长呢?”(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这条彩带的长度并不是正好 1 米,怎样才能表示它的长度是多少呢?预设 1:一米多一点 预设 2:直接用厘米来表示,就是 100 多厘米。 师:“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为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好 了准备。通过长度不能用整数表示,引入小数来表示,体现小数的必要性,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适度的拓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任务驱动思考,算法多元表达 问题解决一:利用附页 1,做一做,说一说,1.11 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用线段示意图表示 1.11 米。(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的线段图)问:最长的一段是多长? 预:一米。 教师引导:1 米等于几分米,1 分米是 1 米的几分之几?1 米等于几厘米,1 厘米是 1 米的几分之几?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1 米=10 分米,所以 1 分米是 1 米的 1 ,也可以写成 0.1 米。1 米=100 厘 10 米,所以 1 厘米是 1 米的 1 ,也可以写成 0.01 米。 100 教师追问:那么 1.11 米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汇报:1.11 米=1 米+0.1 米+0.01 米=1 米 1 分米 1 厘米。 巡: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课需要, 并在学生发言展示时写下板书。 在这个环节中,有可能学生表达不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