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0350

第1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4-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092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数,数学,四年级,北师大,教学设计,意义
  • cover
《小数的意义(二)》 课前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靠浅层次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本质,丰富教学的思想内涵,真正形成有效的数学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解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学中关注知识的结构和联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推导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实施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的教学重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学生容易出错,因此这一节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概念课,其中既有数形结合的材料,又有数学操作活动的内容,同时承载着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浸润文化价值的功能。 在上节课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即面积模型初步体会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本节课教科书创设了长度和质量两个测量活动情景。主要是借助测量活动中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体会小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之前,对小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主 要是在人民币和长度单位方面,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理性认识。 这些经验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素材。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已经达到事实性理解水平,但还没有达到概念性理解水平,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引领学生向更高水平的理解迈进。 学习目标 在测量活动中,能够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换为较大的度量单位。 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难点:把复名数转化成单名数。 学习路径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情境: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科书中“黑板有多长”的情境图) 预设 1:他们在量教室黑板的长度。 预设 2:黑板的长度是 2 米多,多 36 厘米。 师:同学们,这两个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预设:数的单位不一样。 师:老师如果给你提个要求,把 2 米 36 厘米以米为单位来表示,该如何表示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 预设:把 36 厘米转换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问题】36 厘米等于多少米呢?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把 36 厘米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吧。小组活动:想→试→说→记 小组汇报。 预设:是一把 1 米长的尺子,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1 份就是 1 厘米,1 厘米等 于 1 米,也就是 0.01 米。那么 36 厘米就是 36 米,也就是 0.36 米。2 米加上多出来的 1tt 1tt 0.36 米,也就是 2.36 米,黑板长 2.36 米。 图 1 师:看!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在认识到厘米和米的进率之后,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这个问题就成功解决了。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并理解把 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三)知识延伸,举一反三 【问题】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图 2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