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5155

第八单元 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327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八,必修,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学会从词义、色彩等角度辨析具体语境中词义的细微差异 2.学会梳理、探究作家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艺术 1.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要想句子表情达意精妙,词语的选择既要准确,还要生动。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思考其表达效果。 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 一 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用法 作者通过对荷塘里的青雾、叶子和花的描写来写月色。“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突出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洗”字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的纯净;“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这些字赋予眼前荷塘的景物以神韵,雾、叶、花的“动”体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其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2.结合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范例,仔细思考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加颜色字,注意文中词语的用法,尤其是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写下你的理解。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几句话按一般写法,应为“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样描写也能揭示地坛的破落颓败,也能暗示作者的心境。但作者在语境中关注的对象是“地坛”,而不是具体的“琉璃”“朱红”“高墙”,强调的是“地坛”与“我”的那种“缘分”与“宿命”关系,“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我”四百多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是如何准备的呢?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把“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些谓语动词提到“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前面,就强化了地坛的这些准备动作。 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即使是中性词,在具体的语境中也常带有褒贬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的感彩也会发生转化,表达出更为复杂的情感。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感彩,思考其表达效果。 (1)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鲁迅《拿来主义》) 二 体会词语的感彩 这里的“染污”“徘徊”虽然是中性词,却带上了作者鲜明的褒贬色彩。“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主张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鲁迅先生用“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而生动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带有强烈的感彩。 (2)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鼓吹”绝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鸡肠小肚,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这两个词在这里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拿来主义》)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