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5673

5.2 《大学之道》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798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主讲教师: 《大学之道》 学 校: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 学 科:高中语文(人教版) 走进《礼记》 《礼记》的由来 《礼》 记 《礼记》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以辅助理解,总称之为“记”, 属于《仪礼》的附庸。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礼记》的特点及地位 特点 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 “三礼”之一 《礼记》《周礼》《仪礼》 “五经”之一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十三经”之一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大学》原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至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解题 解题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小学 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概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任务一 “小学”之道 自由整理、疏通文字,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①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④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①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③致其知:获得知识。 ④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⑤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⑥壹是:一律,一概。 致 《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表达;表示 《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说;回答 《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 《过秦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