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 《遗传和变异》单元 2.《像与不像》 教学设计 单元 《遗传和变异》 课题 2.像与不像 课时 1 核心 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8.5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5~6年级②描述和比较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③描述和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理解“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而“变异”则是指生物体在遗传基础上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结果,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探究实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貌特征、动植物之间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等,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遗传和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 重点 1.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2.培养学生的分类与比较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 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 显微镜、观察用动植物样本等。 学生:1. 家庭成员的照片 2.观察记录表(庭成员之间的体貌特征、动植物之间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PPT2 出示]同学们,“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 一、引导课题,感受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与不同。(预设5分钟) 1.[PPT3 出示]出示2幅全家福照片。 同学们,自然界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有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请看这两家人,你感到神奇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提出疑问。 4.谈话导入。 围绕着他们一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长得这么像自己的父母。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二、活动过程,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预设25分钟) 1.[PPT4 出示]请你连连看。 出示8张照片,通过观察找到他们哪两人是亲人关系,说明理由。 2.[PPT5 出示] 体现动物相似点的图片和谚语。 3.[PPT6 出示] 体现植物相似点的图片和谚语。 4.[PPT7 出示]归纳总结: 遗传的定义: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5.[PPT8 9 10 11 出示] 是不是所有的动植物之间只存在遗传这一特征呢?出示不同点的特征图片。(人 动物 植物的顺序进行展示分析) 6.[PPT12 出示]找一找自己身体特征和家人的异同。 出示问题:你与家人的体貌特征有什么异同?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在家里观察自己与爸爸、妈妈身体特征的异同并填写了报告单[PPT13 出示]。下面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调查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 7.[PPT14 出示]小结:对,我们的长相都是有的地方像父母,有的地方与父母有差异,即使双胞胎之间也有不同。在科学上,我们与父母长相相似的现象叫什么吗?(板书:遗传)科学家研究表明,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8.[PPT 15-19出示]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学生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对动物的研究,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9. [PPT20 出示] 总结: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展活动,指导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遗传变异知识。(预设5分钟) [PPT 21出示]拓展活动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2.调查宇宙飞船搭载植物种子返回地球后,科学家们下一步要如何做。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