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两篇—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晴初霜旦 D.回清倒影 3.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盖竹柏影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反溯流逆上矣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欲壑难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③,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惠州:今属广东,苏轼被贬后的一安置处。②木末:树林远处。③死法:死于军法。 8.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根据要求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 尝射于家圃(_____) ②间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_____) 其间千二百里(_____) ③欲 思欲就亭止息(_____) 解衣欲睡(_____)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B.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C.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D.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译文:_____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 11.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同为作者被贬时所作。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与”应读yù。 2.答案:B 解析:A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C项“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D项“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写水,所以“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4.答案:C 解析:A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5.答案:C 解析:C项,“猿鸟乱鸣”中的“乱”应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体现清晨的热闹与生机,而不是“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6.答案:C 解析:A项“歇”古义是“消散”,今义是“休息”,B项“颓”古义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