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0914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4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找寻青春之我,感悟青春力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澎湃的激情赞颂大自然的胜利,强烈体现诗人破坏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表达了昌耀在对待坎坷命运、艰苦生活时保持的坚定信心和不屈精神。 01 单元主题 1. 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4. 尝试写作诗歌。 02 单元目标 【学习资源】 郭沫若《女神》《屈原》,昌耀《昌耀诗歌总集》 【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意。 2.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 3.联系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4.感受作者情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学生的青春热情,帮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诗歌,赏析“我”的青春形象;深入探讨,分析诗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知人论世,探究“我”和时代的关系,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教法与学法】 朗诵法、比较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诗歌,概括形象 诵读诗歌,联系诗歌的标题,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示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是一个( )者。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是一个( )者。 二、品读诗歌,赏析“我”的青春形象 任务一:重现活动场景,想象“我”的形象 结合诗歌内容,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借助任务单中的表格,用语言描述歌唱者“我”放声歌唱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攀登者“我”奋力攀爬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由此想象“我”的形象特点。 任务二:关注描写角度,勾勒“我”的形象 结合诗歌内容,借助下列表格,画出描写“我”的句子,多角度描述歌唱者“我”放声歌唱样子和攀爬者“我”奋力攀爬的样子,由此概括“我”的形象。 任务三:关注时代背景,探究“我”与时代的关系 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与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关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于是写下这首对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明确:“我”是时代精神的投射与放大。诗中的“力”不仅是自然之力,更是时代之力,是摧毁一切落后、黑暗,共同创造理想光明的新世界的力量。“我”身上所具有的就是那个“狂飙突进”时代里勇于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精神,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背景: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代表作品《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峨日朵雪峰之侧》等。我们称之为“昌耀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