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世界》教学设计———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认识到它是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产物,与自然环境有所不同。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辨识人工世界中不同物体的功能、用途及其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设计或改造一个简单的人工制品的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4.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资源、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以及对人类创造力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人工世界的图片、视频、案例)、实物展示(如玩具、建筑模型、工具等)、设计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教学板书、习题卡片。 -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铅笔、橡皮,可以携带自己制作的小手工或玩具(如折纸、泥塑等)以便分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比如我们坐的椅子、用的笔、住的房子。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了一个特别的世界,你们知道这个世界叫什么吗?”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适时引入“人工世界”的概念。 教师总结: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用智慧和劳动创造出了无数奇妙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认识人工世界(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 展示人工世界的图片或视频,如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东西都是谁创造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人工世界的特点,如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等。 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人工世界就是由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每一样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和用途。” (三)探索人工世界的奥秘(约15分钟) 教师活动: 1. 分组发放实物展示品(如玩具、建筑模型、工具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工制品的创造过程中,人类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它们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并派代表分享小组的发现。 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人工世界的创造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需要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些人工制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设计或改造简单的人工制品(约20分钟) 教师活动: 1. 提供设计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剪纸、制作小模型等。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或改造一个具有特定功能或用途的人工制品。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创意。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五)习题巩固,深化理解(约15分钟) 习题设计: 填空题: 1. 人工世界是由_____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2. 我们使用的_____、_____等都是人工世界的产物。 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人工世界的产物?( ) A. 树木 B. 房子 C. 汽车 D. 手机 2. 在制作手工制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 ) A. 绘画 B. 唱歌 C. 游泳 D. 剪裁 简答题: 1. 请描述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工制品,并说明它为什么吸引你。 2.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工世界,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请简单描述。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指导,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