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5700

古诗词诵读 拟行路难(其四)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66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诵读,行路,其四,同步,分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拟行路难(其四)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2.下列句子中的“安”,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坐而食 B.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边之长策也 C.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老者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沛公安在 3.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4.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年我逃难至此,要不是你,我差点儿就没命了,以后但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是 ,也在所不辞。 ②他们两个人在战场上可是一起 的好兄弟,哪里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就闹意气呢?你尽管放心吧。 ③在驱逐外侮、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既有 的英雄豪杰,也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小人,我们鄙视后者,而敬仰前者。 A.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B.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C.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D.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出生人死 6.下列加点字中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为(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禀赋(bǐnɡ) 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C.应届(yìnɡ) 颠踬(zhì) 珍馐(xiǔ) D.迂讷(nè) 膝盖(qī) 桅杆(wéi) 7.下列有关课内诗歌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D.《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8.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几个月来,报纸上不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