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9471

【大单元整体教学】2.2雨与雪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日期:2024-12-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1397394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循环的水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 (3)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10.1天气和气候 (1)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10.2水循环 (2)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业要求: 1.能解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现象及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2.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循环的水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几乎每天都感受到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开始探究,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的活动,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分别为《雾和云》《雨和雪》《霜和露》《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水与地表形态》。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是什么,为后面研究水的循环做准备;第4课《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最后一课是认识水在地表流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天气变化有着直接的体验,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常见天气的种类,了解了一些观测天气变化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辨析天气状态,知道冰、水,水蒸气是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且知道0℃、100℃分别是水和冰、水和水蒸气转换的临界温度,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天气的成因还缺乏理性的认知,较难将其与水循环建立联系,或简单理解为“天气都与水相关”。另外,学生对地表形态的类型缺乏了解,易与水体类型混淆。 在处理信息方面,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阅读、媒体或网络等不同途径中获取信息,但甄别信息、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并创造性地表达方面的能力较为缺乏。第一单元侧重训练学生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本单元作为高年级段第二个“处理信息”探究要素的训练单元,将在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继续重点提升学生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的能力。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2.描述雾、云、雨、雪、霜、露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3.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4.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展示对事物的系统、结构、关系、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探究实践:学生基于所学的知识,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态度责任:了解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