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53344

3.1 《蜀道难》群诗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6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蜀道难,群诗,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连类比事,对照见“奇”———《蜀道难》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全诗写作脉络,疏通大意,掌握诗歌基本艺术手法。 2.学习诗歌对比阅读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分析不同句式,圈画各具特点的意象等方法,对比不同时期诗人的《蜀道难》。 3.总结提炼差异之处,深入感悟李白《蜀道难》语言、写景之美;讨论探究诗歌感情倾向,生成对李白《蜀道难》情感表达的多元解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已有对《蜀道难》宏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群诗阅读的方式,寻找诗歌对比阅读的着眼点,以获得对本诗语言、写景、用情等方面特点的更深层感悟。 情境任务: 文渊中学语文组老师正在筹划整理唐代诗人代表诗作选集,请结合本课讨论内容,为李白的本首《蜀道难》“拉票”,找出其能够入选诗集的依据。 教学过程 引入部分 1.驱动问题 殷璠评李白《蜀道难》“可谓奇之又奇”,为何后世文学家偏爱李白的《蜀道难》?李白之《蜀道难》所谓“奇之又奇”,究竟“奇”在何处? 2.主体设计 《蜀道难》这一题目并非李白的初创,早在南朝释智匠所著《古今乐录》中已记有“王僧虔《技录》有《蜀道难行》,今不歌”,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言“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事实上,这一题目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词·瑟调曲》,因而早在李白之前,便已有简文帝(梁)、刘孝威(梁)、阴铿(陈)、张文琮(唐)等人写作过同名诗作。 但在这些诗作中,唯有李白《蜀道难》备受尊崇,贺知章读后盛赞李白为“谪仙人”,又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评“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那么,为何后世文学家偏爱李白的《蜀道难》?李白之《蜀道难》所谓“奇之又奇”,究竟“奇”在何处? 若是要探究它“奇”在何处,便要去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白诗相较于前人好在何处?在此选取刘孝威、张文琮二人《蜀道难》作为对照,可从语言形式、写景特点、用情用意等方面进行思考。 语言形式 1.驱动问题 大声朗读,试从句式、用韵、语音等方面分析李诗相较于刘、张二人《蜀道难》的独特之处。 2.主体设计 2.1.句式 · 问题引导———若将“噫吁嚱,危乎高哉”改为“噫吁嚱哉,危乎高哉”,将“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改为“青泥盘盘,百步九折”,改后句子与原句相较如何?为什么? 三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白诗以杂言形式涵盖全文———这是一首杂言七古,是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不再拘泥于齐梁以来的律体形式,而是进行了体式上的革新,正由于这种革新,使得本诗是自由的,因而其情感表达也是自由的———诗的情绪便不只可以通过语言的语义转换表达,而也可以通过节奏等形式来表达。如“噫吁嚱,危乎高哉”,三言四言,一惊一叹;“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五言七言,句式的曲折与蜀道的曲折艰难完美契合。诗中兼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和九言,达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效果。 2.2.语音 · 问题引导———试读“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二句,在读哪一句时感到气息不畅?气息不畅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承上而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在朗读时亦能感到其独特之处,不妨以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二句为例,此两句所述内容类似,但李诗读来偏偏有一种视野被隔断的感觉,究其原因,可援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未刊稿)中所言,“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李诗中“更隔”这一双声词给读者带来了促狭、阻碍之感。反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