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58470

1.1 反应热(知识解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同步教学知识解读与分层特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10-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2311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知识,解读,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及其测定,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能根据实验中测定并记录的数据计算反应热。 2.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构建模型,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能够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了解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认识燃烧热,能正确书写关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角度认识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能把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规则。 【新知学习】 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有很多种:势能、生物能、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其中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如下表。 钠与水反应 H2在 Cl2中燃烧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 煅烧石灰石 反应放热 反应放热 反应吸热 反应吸热 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 1.体系与环境 以盐酸与 NaOH 溶液的反应为例 体系是与周围其他部分区分开来的根据需要所研究的对象。 体系 如将试管中的盐酸、NaOH 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简称体系(系统) 环境是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 环境 如盛有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 关联 体系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交换或能量交换。 2.反应热概念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热量: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3.反应热测定 通常可用量热计直接测定。 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测定原理 计算公式:Q=cmΔt 各部分仪器的作用 a.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实验装置 b.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测量混合前 50 mL 0.50 mol·L-1 盐酸、50 mL 0.55 mol·L-1 氢氧化钠溶 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 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 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 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 实验步骤 量(t2) 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 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 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说明: 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过量的 NaOH 溶液; 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 应冲洗干净并擦干; 酸碱溶液一次迅速混合。 反应前体系 反应后体系 反应物的温度/℃ 温度差 实验次数 温度 温度 盐酸 NaOH 溶液 t1/℃ t2/℃ (t1-t2)/℃ 1 25.0 25.2 25.1 28.5 3.4 2 24.9 25.1 25.0 28.3 3.3 实验数据 3 25.6 25.4 25.5 29.0 3.5 处理 设溶液的密度均为 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1·℃-1,则反应放出的热量 Q= 3.4+3.3+3.5 cmΔt=c·[m(盐酸)+m(NaOH 溶液)]·(t -t )=4.18 J·g-1·℃-12 1 ×(50 g+50 g)× ℃≈1 2 421 J≈1.42 kJ。 Q 1.42 kJ 那么生成 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为 = =56.8 kJ。m(H2O) 0.025 mol 大量实验测得,在 25 ℃和 101 kPa 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实验结论 H2O 时,放出 57.3 kJ 的热量。 提高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准确度的措施 为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酸、碱溶液应当使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测定实验中若用弱酸或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