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4659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47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野望 王绩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诗。(重点)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主旨。(难点) 一、新课导入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让我们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语。 二、了解作者 王绩(589-644)· 字无功。号东皋子, 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 撰 《酒经》、《酒谱》 ,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后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遍魏吾高风。律体温觞于六朝,而或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三、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 (在今山西河津) 之时。 四、初读文本 野望 王绩 gāobó xǐ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cǎi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五、理解诗意 野望 “野望”是倒装,即“望野”,也就是眺望原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人隐居的地方。 傍晚。薄,接近。 徘徊,来回地走。 归依。 一作“春色”。 落日。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小牛,这里指牛群。 鸟兽,这里指猎物。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六、精读赏析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写“望”的具体内容是哪几联 “野望”是倒装,即“望野”,也就是“眺望原野”。 写“望”的具体内容是颔联、颈联。 六、精读赏析 2、首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写了哪些内容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叙事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首联第一句中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六、精读赏析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以颔联加以说明。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 诗人运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法,在写景的同时传情,将景与情巧妙的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六、精读赏析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皆”和“唯”有什么表达效果 放眼望去,树木都染上了秋天的枯黄,“皆”字说明没有其他的颜色,“唯”字点出山的落寞,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以秋的萧瑟孤寂、荒凉和孤独之感。 六、精读赏析 5、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六、精读赏析 6、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 又有什么联系 颔联总写秋色,写的是静景、远景; 颈联写“牧人”与“猎马”,写的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六、精读赏析 7、怎样理解尾联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