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66290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50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李清照叠词运用之妙。 2.以“愁“为中心,把握李清照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对比阅读,感受李词的含蓄典雅之美,体会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著有《漱玉集》;号易安居士;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此动人心肠的《如梦令》久久地在我们耳畔回荡,也正是这位词人,她有着绿肥红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与它相知,聆听易安居士的深情倾诉。 作者简介: 1084———1102年:出生书香门第,从小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厚,打下坚实的文明学基础。《如梦令》少女时期的词人饮酒游玩、流连忘返,青春年少的欢乐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减字木兰花》新婚后的甜蜜幸福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一剪梅》与丈夫别离后的相思之情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二)初读,感知基调 学生代表读、名家范读,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三)研读,分析文本 找出能概括本词情感的一个字。“愁” 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主问题:后人曾评价这句诗:“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次问题1:能否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三句在内在逻辑上有层进性。因恍惚寻觅而觉冷清、孤独,因觉周遭冷清而心生凄清、悲惨、忧愁之情。这三句由内而外、有层阶、全方位、多角度地宣泄了作者心中的“愁”苦。 “寻寻觅觅”写动作(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的是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冷冷清清”写环境(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直抒胸臆。 次问题2:从表意层面来看,“寻觅冷清,凄惨戚戚”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基本相同。那么,能否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写成“寻觅冷清,凄惨戚戚”?为什么? 明确:不能。原句用了叠字的表现手法。不但增强了词作的声韵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叠字更深程度地突显了作者百无聊赖、孤寂忧闷、内心空荡的精神状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抒情效果,为全词奠定了悲伤忧愁情感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用了许多开口度比较小的字来写这首词,把一个女子轻轻细细、悲悲切切、泣不成声的呜咽声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清照愁苦极深却又难以表达的苦闷。 指导朗读: 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去寻找,然后悲怆层层叠加,先是凄凄到惨惨到戚戚哽咽不能语,一层比一层的痛。寻寻觅觅,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冷冷清清,环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