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目标 0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0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0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导 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这些古代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今天让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峨眉山月歌》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走近作者 李 白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秋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这一次漫游,使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一时期,他的艺术创作力旺盛,并且日臻成熟。 探寻背景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qiāng yú 2.借助注释,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翻译诗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译: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上,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发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顺流而下 今重庆一带 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译: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三】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有何作用? 答案 这样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试着补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答案 (1)诗人所思是他的友人和他的故乡。 (2)内心独白:夜是如此宁静,陪伴我的只有我的影子。亲爱的朋友,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对你的思念却越来越浓。我故乡的月啊,今夜只是清冷的半个,过了渝州之后就不知何时再见了!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四】 诗人借哪两个意象写尽了对故乡故人的眷恋?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案 (1)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 主题思想 《江南逢李龟年》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 【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东)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走近作者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杜甫在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