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7588

16-2《六国论》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5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2,六国论,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六国论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① 文言-积累文言词汇语法句法 ② 文章-掌握阅读政论文的方法,总结作者观点,理性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 ③ 文化-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理解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 性。领会古代仁人志士一家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结合历史事实,区分事实与观点,辩证分析 一、译读检查 ① 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④ 暴霜露斩荆棘 ⑤ 薪不尽火不灭 ⑥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⑦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解题入文,研读分析 梳理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证逻辑和论证方法,鉴赏论证特色 1.文章思路: ① 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灭亡主要原因在于贿赂秦国。从两个方面具体 阐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贿赂秦国的国家国 力减损,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求和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失去强大的外援,不能独自 保全。 ② 论述赂秦而力亏。贿赂秦国使秦国增加土地,把祖先竿路蓝缕开拓的疆土奉送给秦国以 求一夕安寝,结果确实助长秦国野心,加速被灭掉的进程。 ③ 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齐国不曾贿赂秦国,但是他亲赴秦国,不帮助五国,等到五国灭 亡之后无法抵御。燕国坚守道义没有贿赂秦国,但是派荆轲刺杀秦王,招致祸患。赵国与秦 国交战,然而中反间计,杀李牧自毁长城。总结六国破灭的原因,韩魏楚三国不爱其地,齐 国依附秦国,燕国刺客行刺,赵国良将不在。 ④ 提出六国保存的方法,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天下谋臣,用侍奉秦王的心礼待天下奇才, 合力抗秦。 ⑤ 升华,六国比秦国弱,还有不用割地给秦国就能战胜它的形势。如果凭借这样广大的天 下,却自降身份,甚至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连六国也比不上了。 学生活动1:《阿房宫赋》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同样是劝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法 【明确】写作目的虽然相同,所选择的文体会影响具体写法。《阿房宫赋》没有明确的论点 句,这主要由赋这一文体决定的,赋讲究铺陈描写,注重叙议结合。从阿房宫写到人,这是 叙述,再进一步议论分析,直到最后才亮出态度———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是“政论文”,与李斯的《谏逐客书》相同,旨在说服对方信服自己的观点, 一般的思路是直接亮出观点,或者直接指明对要讨论问题的态度,然后通过举事例、讲道理 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语言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三、辩证思考 学生活动2: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不爱其人,所以不足以抵抗秦国。而苏洵 却认为,六国灭亡原因在于贿赂秦国,同样是六国灭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 结合六国 灭亡真实的历史,你更认同哪一个观点 或者说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比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与三国割地事实,思考六国破灭真的弊在赂秦吗 六国割地事实 六国战败事实 前290年韩国割让武遂给秦国 前280年楚国割让汉北及上庸给秦国 前275年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 前273年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 前293白起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 前289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前278秦拔郢,烧夷陵 前276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前248秦将王龁攻韩国上党诸城,悉拔之 前244秦将伐韩,取十二城 2.齐人勿附于秦,良将犹在,结合合纵连横战略,分析战国局势变化,了解齐国依附秦国以 及李牧被杀的真相 秦灭六国的战略战策: 连横(让六国联合依附强国制衡其他国家) 远交近攻: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近处的国家。 先弱后强 先近后远 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