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189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2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科版,高中,生物,必修,5.5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 cover
第5节 群落的演替 从容说课 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 出卷网,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在第4节“群落的演替”中,重点介绍了演替的两种重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及描述初生演替的实例———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和次生演替的实例———在弃耕农田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由原来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活动转变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活动。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印尼火山爆发文字资料、我国退耕还林举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6.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况。 7.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8.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 出卷网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课件展示: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 出卷网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师 在火山未爆发之前,这 出卷网块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群落。由于火山爆发,使原有生物都死亡。但在这块裸地上,先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 生 虽然生物种类比较少,但我还是觉得它们应该是一个群落。 师 是的,但是这个群落是不是非常稳定呢? 生 不稳定,因为,过了一些年后,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小树林。 师 后来形成的小树林是不是一个群落呢? 生 也应该是的。 师 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 生 不是了。因为他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了,而且,种间关系、空间结构都不相同了。 师 是的,但是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 出卷网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前面的群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而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了小树林。这样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板 书: 一、演替的类型 师 那么,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 出卷网森林的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大致要经历哪些阶段呢?一开始,光裸的岩石上任何生物都没有,这一阶段我们称它为裸岩阶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