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0990

第七单元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第6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5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七,6课时,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第七课 《红楼梦》人物形象专题探究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对薛宝钗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2.透过人物命运,追溯人物悲剧的根源。 3.通过《红楼梦》考题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鉴赏分析能力,提升应对综合性 考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赏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2.多角度探析薛宝钗性格特征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大观园可谓百花齐放。在众多人物中,有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绛珠 仙草,以及一位世俗眼中标准的大家闺秀,她们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重回大观园,通过与林黛玉的对比,来赏鉴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一)———回顾林黛玉的形象 活动内容及要求: 从出身背景、生活经历和命运走向三个角度,回忆林黛玉的相关信息,再一 次归纳其角色特征。 设计意图: 温习已学知识,设定对比角度,为探究薛宝钗的性格奠定基础。 【示例】 (1)出身背景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这使得她在精神气质上具有较高的追 求,甚至具有傲气高洁的品性。其后父母双亡,使得她凄凉孤苦、无依无靠,只 得寄人篱下,看人眼色,遂心中悲戚。林黛玉的生活理想和现实处境具有很深的 矛盾,潜移默化之下,使她养成了真性情,孤高自诩、目下无尘、生性多疑等特 质。 (2)生活经历 林黛玉自小生活的环境极其简单,是个纯净空灵的世界。父母的接连去世, 让她开始知道生命无常和世事变幻莫测。她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这样感叹:“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 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 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3)命运走向 黛玉注重感情、精神上的追求,却忽略了它的现实存在意义。她不会为了爱 情而移转自己的性情、向封建卫道者屈服迎合,这和她追求的完美理想有关,“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说,纵使没有薛宝钗的存在,黛玉也不可能得到和宝 玉的婚姻,因为她本身就不具备成为贾家媳妇的条件,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她都是被封建正统所排斥的。 “林黛玉的成长历程”回顾小结: 美玉入泥沼 →宝玉倾爱慕 →封建阻情愫 →与钗释前嫌 学习活动(二)———探究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及要求: 对薛宝钗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体味曹雪芹的艺术匠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宝钗 的人物形象,并推因归纳其性格的成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请同学们从小说中选取片段,从容貌、性格等角度归纳薛宝钗的特征。 【示例】 (1)容貌描写 “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 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五回) “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第二十八回)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 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 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第六十三回) 外貌:肌肤莹润、容貌丰美;气质:举止娴雅;品格:端庄大方。 (2)性格描写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第五回) “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 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第二十二回)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 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 一个月通 共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