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1707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含解析)

日期:2025-10-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74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政权,解析,统一,元朝,并立
  • cover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 一、单选题 1.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 B.促进了农业劳作方式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 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2.北宋元祐年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给中央上了一道《祈赐度牒修廨宇状》,要求修缮损毁严重的地方政府办公用房。按照当时制度,苏轼需事先禀报( ) A.转运司 B.节度使 C.枢密院 D.参知政事 3.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崇文抑武策略得到贯彻 B.宰相职权受到了严重削弱 C.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谏官与宰相形成争权局面 4.宋朝初期,转运使专门掌管各地财赋的转运。至977年,宋太宗尽除节度使所辖支郡,“天下物宜,民间利病,惟转运使得以周知,令更互赴阙,延见询问”。转运使职能的扩大( ) A.提升了行政效能 B.埋下了割据隐患 C.调整了决策方式 D.加强了中央集权 5.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 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D.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6.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据此可知(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地方割据彻底解决 7.“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8.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西夏向宋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 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 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 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 9.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文化重心南移 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10.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这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 ) A.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去世,失去支持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11.下表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部分“好孩子”形象。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儿童观”( ) 儿童 形象 赵令赫 笑语不妄……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 周谔 十岁如成人,十四人太学,力学勤苦 董仲永 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反映了宋代教育的发达 C.确立了幼童的行为规范 D.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弱化 12.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其中“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B.受歧视的贱民数量减少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国家对经济控制相对松弛 13.宋元时期,某物品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它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