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8537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日期:2024-06-1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339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教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cover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黄彧娴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和考纲的要求 (1)课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定位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要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建立模型。 (2)15年全国卷考试大纲中对该部分的要求 可见,高考对该部分的要求也比较高,层次为理解。 2、该节内容在高中教材中的位置以及与前后章节的关联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二节内容。 丰富的科学探究资料 本节内容包含了很多科学家的探究历程,能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逐步发现真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2)与前后章节的关联 本节内容顺承了第一节的内容,从结构的角度 回答了为什么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等功能;同时,该节详细的介绍细胞膜的结构,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继续深入讨论细胞膜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学习情况了解 在七年级上册第44页有一段对细胞膜的表述: “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做细胞膜”,对于细胞膜的功能和具体的成分都没有明确的论述。 2、高中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学生已经在第三章学习了细 胞膜的主要成分和功能,规范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在第四章第一节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也有了形象的认识。 3、学生具备的能力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独立思 考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更好理解本节比较抽象的细胞膜的机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同时,高一学生也能根据老师所给的线索,一步一步进行探究推敲,得出结论。因而,可以利用这些优势,让学生在资料和案例中去自主分析,最终得出流动镶嵌模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情况大致定位以后,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 (3)通过分析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了解科学结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四、重难点 1、重点 利用科学家探索历程相关的资料,逐步分析,构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难点 (1)理解什么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2)辨析结构特点“流动性”和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五、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 直观教学、模型展示,启发分析,辅助纠错,引导归纳。 2、学生学法 观察、讨论、评价、归纳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知识回顾:1、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3、生物膜,即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在组成成分上具有 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现象观察: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 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提出假说: 。 实验证明:20世纪初,对膜的化学分析结果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