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三角形 2.5.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典例分析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小结 07 作业布置 08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忆SSS(边边边)判定定理。 2.熟练掌握运用SSS判定定理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并能准确识别题目中给出的边长相等条件。 3.在小组或班级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解题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共同进步。 4.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几何部分的探索欲。 02 新知导入 1.画出两个三角形,当△ABC和△A′B′C′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根据基本事实:SAS ASA AAS可提出条件 2.还有其他判定方法吗? 03 新知讲解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如图, 在△ABC 和△A′B′C′中, 如果 AB = A′B′, BC = B′C′, AC=A′C′,那么△ABC 和△A′B′C′全等吗? 如果能够说明∠A = ∠A′, 那么就可以由 “边角边”得出△ABC≌△A′B′C′. A B C A’ B’ C’ 将△ABC 作平移、 旋转和轴反射等变换, 使BC 的像 B″C″与 B′C′重合, 并使点 A的像 A″与点 A′在 B′C′的两旁, △ABC 在上述变换下的像为△A″B″C″,如图可知△ABC≌△A′B′C′, 则 AB = A″B′= A′B′, AC = A″C′= A′C′. 连接 A′A″. 03 新知讲解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 A′B′= A″B′, A′C′= A″C′, ∴ ∠1 = ∠2, ∠3 = ∠4 从而 ∠1 + ∠3 = ∠2 + ∠4, 即 ∠B′A′C′= ∠B′A″C′ 在△A′B′C′和△A″B′C′中, ∴ △ A′B′C′≌△ A″B′C′ (SAS). ∴ △ ABC ≌△ A′B′C′. A B C 03 新知讲解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由此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常可简写成 “边边边” 或 “SSS”. 03 新知讲解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的应用 例7 已知 : 如图 , AB = CD, BC = DA.求证: ∠B = ∠D 证明 在△ABC和△CDA中, ∴ △ABC ≌△CDA (SSS). ∴ ∠B = ∠D. 03 新知讲解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的应用 由 “边边边” 可知,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固定了,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作三角形的稳定性. 且在日常生活中有丰富应用,如 定位锁 人字梁屋顶 04 典例分析 例8. 已知: 如图,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且 AB = DC, AC = DB. 求证: ∠A = ∠D 证明 连接 BC. 在△ABC和△DCB中, ∴ △ABC ≌△DCB (SSS). ∴ ∠A = ∠D. 05 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AB=CD,AD=CB,则△ABC与△CDA全等的依据是 ( ) A.SAS B.ASA C.AAS D.SSS 2. 在△ABC中,AB=AC,BE=EC,直接使用“SSS”可判定 ( ) A.△ABD≌△ACD B.△ABE≌△EDC C.△ABE≌△ACE D.△BED≌△CED D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C 05 课堂练习 3.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与图中的△ABC全等的是 ( ) C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05 课堂练习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所示,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的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C.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 A.SSS B.SAS C.ASA D.AAS 5.如图所示,建高楼常需要用塔吊来吊建筑材料,而塔吊的上部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应用了三角形的_____. A 稳定性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05 课堂练习 6. 如图,已知AD=BC,BD=AC.求证:∠ADB=∠BCA. 证明:在△ADB和△BCA中, ∴△ADB≌△BCA(SSS), ∴∠ADB=∠BCA. 【综合拓展类作业】 06 课堂小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