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三角形 2.5.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典例分析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小结 07 作业布置 08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理解ASA(角-边-角)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条件。 2.熟练运用ASA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对应线段或角相等。 3.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ASA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02 新知导入 1.如图,已知在△ABC,AB=AC,AD是BC边上的高,用基本事实“SAS”,证明△ABC≌△ACD 2.有不同于“SAS”的证明方法吗? A B C D 03 新知讲解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如图 , 在△ABC 和△A′B′C′中, 如果 BC =B′C′, ∠B = ∠B′, ∠C=∠C′, 1.你能通过平移、 旋转和轴反射等变换使△ABC 的像与△A′B′C′重合吗? 2.那么△ABC 和△A′B′C′全等吗? 同理,类似于对基本事实“SAS”的探究,同样可以通过平移、 旋转和轴反射等变换使△ABC 的像与△A′B′C′重合。 且证明△ABC 和△A′B′C′全等。 A B C A’ B’ C’ 03 新知讲解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由此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常可简写成 “角边角” 或 “ASA”. 03 新知讲解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的应用 例3 已知: 如图 , 点 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DC, AB = CD, ∠B = ∠D. 求证: △ABE ≌△CDF. 证明 ∵ AB∥DC, ∴ ∠A= ∠C. 在△ABE和△CDF 中, ∴ △ABE ≌△CDF (ASA). 04 典例分析 例4. 如图 , 为测量河宽 AB, 小军从河岸的 A 点沿着与 AB 垂直的方向走到 C点, 并在 AC 的中点 E 处立一根标杆, 然后从C 点沿着和 AC 垂直的方向走到 D点, 使点D,E,B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于是小军说: “CD 的长就是河的宽度.” 你能说出这个道理吗? 解 在△AEB和△CED中, ∴ △AEB ≌△CED (ASA). ∴ AB = 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因此, CD 的长就是河的宽度. 05 课堂练习 1. 如图,已知△ABC三条边、三个角,则甲、乙两个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 ) A.甲 B.乙 C.甲和乙 D.都不是 2. 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DAB=∠CBA,添加下列条件后,仍不能使△ADB≌△BCA的是( ) A.AD=BC B.∠ABD=∠BAC C.OA=OB D.AC=BD B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D 05 课堂练习 3. 如图,已知△ABC和△DEF中,∠A=∠D,∠C=∠F,则增加下列条件,可利用“ASA”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AB=DE B.BC=EF C.AC=DF D.∠B=∠E C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05 课堂练习 4. 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 ) A.∠A=∠D B.AC=DF C.AB=ED D.BF=EC 5.如图,∠1=∠2. (1)当BC=BD时,△ABC≌△ABD的依据是_____; (2)当∠3=∠4时,△ABC≌△ABD的依据是_____. A SAS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ASA 05 课堂练习 6. 如图,在△ABC和△ADE中,AB=AD,∠B=∠D,∠1=∠2.求证:△ADE≌△ABC. 证明:∵∠1=∠2, ∴∠DAC+∠1=∠2+∠DAC, ∴∠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C≌△ADE(ASA) 【综合拓展类作业】 06 课堂小结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常可简写成 “角边角” 或 “ASA”。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的应用 07 作业布置 1.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