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311690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日期:2024-09-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757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北方有佳园,遗世而独立,山水楼台歌不尽,隐隐绰绰画难寻,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犹如倾世绝美的山水长卷,它是华夏建筑艺术的绝璧,它以万园之园的美誉,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导入新课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导入新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 2.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 3.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雨果 1802—1885 作者介绍 赞誉( ) 恍若( ) 绸缎( ) 琉璃( ) 惊骇( ) 瞥见( ) 劫掠( ) 赃物( ) 制裁( ) 给予( ) 缀满( ) 珐琅( ) 晨曦( ) 箱箧( ) 眼花缭乱( ) 富丽堂皇( ) 丰功伟绩( ) yù huǎnɡ duàn liú lí hài piē lüè zānɡ jǐ zhuì fà lánɡ liáo xī qiè cái huáng jì 知识备查 读一读 多音字 模 ( )模糊 ( )模样 给 ( )给予 ( )送给 mó mú jǐ gěi 知识备查 形近字 脏 赃 (肮脏) (赃物) 骇 (惊骇) 赅 (言简意赅) 该 (应该) 知识备查 缀 啜 掇 辍 (zhuì)缀满 (chuò)啜泣 (duō)掇弄 (chuò)辍学 潦 (潦倒) 缭 (眼花缭乱) 嘹 (嘹亮) 瞭 (瞭望) (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 )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 )伟大的功绩。 (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 得来的物品。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赃物 知识备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话题: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野蛮地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 沟通双方: 雨果,巴特勒上尉 期待回信内容: 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胜利的赞誉。 实际书写内容: 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进行控诉和谴责。 标题解读 体裁:书信 称呼(收信人)① : 问候语② 正文③ 此致④ 敬礼④ 署名⑤ 日期⑥ ①第一行顶格写,注意后面加冒号。 ②另起一行(在“称呼”的下一行),前空两格写。可独立成段。 ③另起一行,前空两格落笔。 ④表致敬或祝贺一类的祝颂语,如“此致”“祝”等,可紧接着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前空两格写。在写与“此致”“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⑤在信的右下角署名(写信人),前面可加合适的称谓,如“同学”。 ⑥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日期”。 标题解读 阅读提示: 1.通读全文,判断结构形式(总分、层进、并列)。 2.勾画过渡句、过渡段,明确作者的观点。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9) 2-3 描摹赞叹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4-9 揭露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再次表明批判态度。 层层递进 整体感知 3.“这个奇迹已经消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